因為種種經歷、這個那個,一直以來常常會被貼上「哈韓」、「熱愛韓國」、「韓妞」的標籤,但其實聽到時都會有點頗為奇怪的感覺,似乎我是這樣的但似乎那些標籤並不是我。

想認真寫下這種釐清「我與韓國」間的關係、「我對韓國的感情」的文字很久了,昨天又再次聽到了這樣的稱號,所以覺得那不如就現在開始寫吧!我也想記錄下這個23歲的自己。

因為現在「愛韓國」、「迷韓國」似乎會套上一層非褒義、膚淺的濾色,但又認為自己並不是那樣的;與其說是喜歡韓國,不如說是「喜歡那個在韓國無憂無慮的自己」,想起韓國,其實是想念那個自己罷了


最初開始關注韓國文化的那時


韓流在我的生活周邊第一次掀起波瀾時,大概是國中時期吧!

那時是韓版《流星花園》▶︎《花漾男子》在台灣熱映的時候,身邊的同學開始各自選擇F4的一個人熱愛著,於是我知道了F4演員叫什麼名字,就這樣。

那個時候我還是很熱愛日劇的XD,看過的日劇列出來數量也是驚人,日本當紅演員幾乎都認識的程度(超愛新垣結衣的!)。

愛著日劇的時候,好像就會有一種情節,一方面是覺得韓劇一定沒有日劇好看所以完全不關心、不接觸,另一方面也會擔心看了之後陷進去,那自己就顯得很通俗、沒有這麼高尚了(?)。

後來高中時,可能是高二吧!也忘記自己怎麼漸漸放下日劇的,但是在高二時就默默被同學推坑,開始追起韓劇。

不過早在被同學推坑之前,當時還是電視兒童的我,也從電視上看了不少韓劇呢XD。

大概是2011~2012年吧,高二的時候,從《Dream High》、《請回答1997》、《城市獵人》開始,踏上了追韓劇的不歸路上~~~。


追劇追到成為專業


追劇追得最兇的時候,是每天回家至少花1~2小時在看劇,雖然聽起來是滿扯的,但我至今覺得對我來說那才是正常的生活哈哈哈哈哈。

除了追劇之外,同時也很認真關注K-pop,我猜也許也是從《Dream High》帶我跌入K-pop的無底洞的吧!(其實確切來說我也不記得是怎麼開始的了XD)

 

(如果《Dream High》的演員如今再次合作,陣容真的是會猛到一個不行耶~~~)

怎麼會說追成專業呢?因為大學唸的是傳播,後來更是選擇了廣電系,在課堂研究報告時,因為對韓國娛樂產業的了解,所以直接選擇這個當主題。

接著,為了完成報告,所以也非常用心、努力的查了資料、分析等各種深入研究過了;了解他們的行銷手法、了解他們的政府怎麼支援這個產業、盡可能了解一切,覺得自己根本韓劇專家。

一方面是看著一蹶不振的台劇感到失望,繼而將心思都放在韓劇身上了吧!真的也希望過,如果我們這麼了解韓國的影視娛樂產業的運作,是不是可以學習?是不是可以創造我們的劇(對但是現實不可能如此理想)?

啊,對了,大一下學期不小心打開了《SIXTEEN》,然後就陷入了TWICE的坑;不過不是一種迷妹的情感,而是因為看著他們成長,有一種媽媽看孩子的欣慰感,希望他們一直一直順順利利的感情。

(👆🏻《SIXTEEN》裡面最愛的舞台)

因為那時很用心關注著TWICE的一切,所以對於韓樂圈也更了解了;課堂行銷報告也直接拿TWICE當個案研究主題XD,寫得可以說是十分地順手啊~~~,粉絲就是不用查也都知道一切的強者!

總而言之,因為不知不覺變成這樣,朋友跟老師也覺得我可以就往這方面發展,於是乎我漸漸有種要一直保持對韓國影視產業的關注與瞭解的責任感。


去韓國交換的契機


即使我那麼熱愛韓國影視產業,但是自認為是非常理智的粉絲,比起偶像或喜歡的明星,我更喜歡我自己,所以完全不會想要為了他們去韓國。

而且除了韓國好的那一面,其實韓國不好的那一面在韓劇裡也都認真地述說了(也許迷妹只看到浪漫愛情,但是韓國的黑暗面真的不能漏掉),那時我並沒有要飛去韓國的念頭存在(連旅遊都沒有)

啊!韓劇之外,因為我個人有段時間很喜歡看關於外國的「人、民族」之類的書籍,想跳脫教育體制內以及台灣媒體給我們的種種刻板印象,去真正認識某個國家的真實樣貌。那時候看很多本講述不同國家真實生活、人文、社會的書籍,其中包括了「韓國」主題的書,那種書說真的有輕鬆也有很認真探討的書,所以韓國的真實生活長怎樣其實我也很明白。

在韓國碰到的台灣朋友,不乏有帶著對韓國的美好憧憬去然後失望的人;但我倒是沒什麼衝擊與失望,因為帶著我對韓國的了解,所以親眼看到什麼也只是覺得十分合理XD,過得很平靜哈哈哈。

但是為什麼會選擇去韓國交換呢?

有準備交換這個年頭,也不過是因為大二結束時的暑假,覺得第一屆大一大二不分系真的是廢到一個不行,唸完大學的一半了還是不知道自己跟唸了一年的大一有什麼差別。(這個就是不分系白老鼠在體制尚未完備之下的種種慘痛犧牲)

因為感受到人生停滯了,所以決定自己找事做,於是在那個暑假開始準備考托福、準備申請交換;不過一開始還真的沒有想要去交換的感覺,純粹就是為了給自己能夠往前進的事做,但是準備準備下來,因為唸托福真的是滿累的所以就有了一種不能不成功的感覺XD(而且托福很貴,不能亂浪費)。

為什麼選擇韓國的理由其實也非常單純,就是想放假了。

在申請交換過程中,我填志願時,把韓國的學校通通填過一輪,再把日本的填過一輪,最後就歐洲、澳洲亂亂填,把50個志願都填好填滿XD。

後來我對於出國交換的初衷就是「度假」,因為半工半讀的生活太累了,所以想逃出這樣的生活,想要有點不同的生活。

半工半讀累的地方是在於學業跟打工都想要兼顧好卻力不從心、身心都疲憊的時刻:因為我是熱愛學習的好學生XD,所以其實很想要認真讀書,但是因為不能不打工,所以常常會有很想讀好卻沒時間、沒精力,然後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麻的時候。像我其實學了一年半的日文,考試前都超認真背單字,一邊上班一邊背單字,但是我其實除了課本中的內容之外,沒什麼閒暇時後去碰其他日文的東西,於是乎好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樣,到頭來日文程度也還是很廢。但我真心想要把它學好的......,那時就會對這個世界非常無力、身不由己,覺得人生很難。

回到正題,我把交換這一年當作是自己送給自己的一年假期,在前面過得心很累,後面回來畢業也要就業了,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所以我很珍惜這個放飛自己的時光XD。

首先我本來就不想選太遠的國家,看我韓國排完排日本就知道了;我很怕有什麼急事要趕回家時回不了家,那真的是太傷心了。(你看看飛韓國還比去墾丁快XD)

然後因為我想要度假,我已經老了不想折磨自己,不想要花時間去經歷一波「被歧視」、「文化衝擊」等等,所以直覺地就選擇了我最熟悉的「韓國」,我覺得我在那裡會比較自在

是不是非常單純?我自己是認為去韓國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哈韓」,因為我還真的沒有很「哈」它;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韓劇或Kpop讓我跟韓國變熟,讓我最後選擇熟悉的國家時選擇了韓國。


在韓國的生活


實際上的零零種種在粉專都認真記錄了XD,所以這裡沒有要說什麼細節,就只說說心情:)

那是一段很久不見的不需要打工的日子,我只要每天去上韓文課,然後回家把韓文學好就行了,這是我一直以來渴望的生活、如同夢一般的生活(如同前面說的一樣,我一直渴望擁有完整的學習時間)。

還有遇到了很多新朋友,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聊天、成為朋友,畢竟本身就是典型台灣人,患有英文口說恐懼症。

但是我的室友是德國人,我的同學有來自日本、泰國、中國、土耳其、立陶宛、烏克蘭、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墨西哥、芬蘭、哈薩克等地方的人,讓我覺得這一切都十分不可思議。

如果我沒有來到這裡,我就不會知道這些幸福的事有可能會發生在我身上。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的頒獎典禮,自己可以親身去參加;靠著韓文闖蕩韓國各地;下課沒事時可以亂走......。

就是放飛自己的時光,我總是說「這一年會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時光」,雖然人生才過了20幾年但我依然如此確幸,因為這一年「我真正擁有了我自己」,我可以想躺著就躺著,我有我所有的時間去做所有我想做的事。

還有因為韓國重視外貌的原因,也讓我學會打扮自己、學會戴隱形眼鏡,而不可否認這對於未來社會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力!(例如隱形眼鏡真的是很棒的東西啊~~~~~)


我對於韓國的感情


因為那一年實在是太幸福了,回來之後我總是還想飛去韓國,但與其說是因為愛韓國,不如說是想念那時的生活,想念那個自由的自己。有一種錯覺,似乎只要回到那裏,就可以重新獲得那種自在。

也許是我毫不掩飾對那邊生活點滴的喜愛,所以總是被貼上「哈韓」的標籤,但很想說的是,如果要這麼說,其實我更「哈台灣」。

我不會想要真正在韓國過上一輩子,不想在那裡工作,更不想嫁給韓國人;對我來說「韓國」是我一個很熟悉就如同第二個家鄉的地方,但我依然不會認同或熱愛它的一切。

韓國的社會保守,讓我有多麽慶幸自己生長在一個如此自由、開放的國度;韓國有它美好的地方,也有它醜陋的地方,要講我也可以講一百個:男女不平等、街道不太乾淨、衛生習慣待改善、年齡就是一切、便利商店不便利、保守保守保守(我指的是對待新議題)......。所以我愛台灣XD。

▶︎聽我說關於韓國的男女地位

我在韓國時也想念台灣,但我不想回來,因為對我來說「台灣=現實」,那時不想面對現實XD;所以現在在台灣想去韓國,大概也只是想「暫時逃離現實」

當這個社會上對於「哈韓」的人帶有一種貶意,好像含有「對於韓國抱有浪漫憧憬」、「愛歐爸甚至想嫁到韓國的迷妹」的意思,而我兩者都不是時,每次又被說時其實心情都很奇怪。

但是如果說「越來越像韓妞」意思是越來越會打扮,那聽著就滿開心的XD。

所以取決於那個標籤跟我對自己的認定是否一致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